智慧云平台登录入口,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搭建

在为业务设计高可用性架构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正视底层组件故障。
构建高度可用的应用程序以确保业务连续性。
提供多种方案来构建高可用性。
为不同类型的服务设计不同的高可用性方案。
原则
在设计业务高可用的时候,我们试图总结一些方法论或者找到一些原理。事实上,墨菲定律可以作为高可用设计的原则。
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可能变坏,不管概率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在云平台中:
任何一个云服务器都有可能宕机,而且肯定会宕机;
任何硬盘都有可能丢失数据,而且肯定会丢失数据。
这些都能成为底层资源的不可靠性,不仅仅是云平台的传统IT架构,也是同样的情况。
是否应该设计更复杂的逻辑来避免云服务器宕机和云硬盘数据丢失?不会,在云平台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提供相应的SLA(服务水平协议),业务是建立在云服务之上的。架构师需要做的是正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可能失效的组件,通过上层应用设计解决底层组件的不可靠性。
要实现高可用性,就要实现冗余,避免单点。我们使用N个9来衡量高可用性,不同的9代表不同的允许停机时间,如下所示:
1.可用区级别的高可用
按照之前的设计规则,要避免单点,就要避免云主机单点。业务部署可以通过使用多台服务器避免单点(我相信现在只有一台云主机可以支持的应用不多)。由于云主机级别的高可用,跨可用区域部署是很自然的,不会增加系统部署的成本和难度,避免了单一可用区域造成的单点。因为云服务提供商在设计可用区域概念的时候考虑了可用区域之间的低延迟、无差别的内网互通,同时因为可用区域相隔几十公里,所以隔离了风险。
2.地域级别的高可用
比较通俗的叫法就是两地三中心的部署。一些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显然不满足于单个区域的部署。考虑到天灾人祸,银行、大型电商等业务需要跨区域两地三中心部署。通过了解区域和可用区域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区域之间的通信是由公网或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高速通道,不同于可用区域之间的低延迟,区域之间的延迟相对较高。实现跨区域业务部署和数据主从单向同步并不难,但数据库主从的一致性和时效性将成为两地的三大中心难点。
3.云平台级别的高可用
根据墨菲定律,只选择一家云厂商也是单点,需要选择多家云服务商支持业务运营。但是,要实现多云部署,要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是按流量细分还是按不同业务细分?只有上层应用会云还是数据会分布?采用cloudy是为了凑热闹,还是为了防止云厂商捆绑,还是真的有必要采用多个云平台?答案当然是多云部署。
4.云平台组件自身高可用
如果在上层应用设计中充分考虑墨菲定律,那么在下层云平台组件存在单点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云服务提供商不能忽视这一点。当底层物理机出现故障时,云主机可以实现整机迁移和负载均衡。ULB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可用的设计。
内容摘自鲁先生《云端架构》的文章。
平的
提供国内外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主机推荐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